时间:2023-07-12 作者: 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总要求,加强各成员理论修养,提升对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临近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在405教室召开以“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党课学习,特邀请民族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西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副教授王少明老师主讲,第六期业余党校全体成员参与。
课程伊始,王少明副教授提出了本次党课的核心内容,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围绕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并树立科学的中国观作讲解,以“唐末至北宋时期吐蕃王朝与周边政权的互动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为课题,分为唐末至北宋时期吐蕃社会简况、唐末至北宋时期吐蕃政权与周边政权互动、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大教学阶段,为成员们带来了一堂引人深思的课程。通过本次课题教育,学生们能更好地了解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在历史上的变迁与演进,更好地从中认识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这样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利用对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的分析,有助于增强学生们的思维深度和对国家发展的认知。
此外,王少明副教授运用图文展示和历史事件分析等多种角度,为学生们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中国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通过展示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与共生,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中国的多民族特点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王少明副教授通过详实的历史案例,说明了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丰富的独特特点,强调了各民族相互依存、和衷共济的民族关系,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历史进程中的形成与发展。
最后,王少明副教授向各位成员提出展望,西藏大学的学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要更加深入地体会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特殊性和特色,进一步认识到,保持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至关重要的。
历史交织,共铸中华。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背景下,要求学生们以坚定的信仰和时代责任感,通过不懈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品格与自我修养;鼓舞学生在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努力成为具有科学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优秀马院人;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和动力,引导我院学子在实践中不断塑造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精神特质,为筑梦共同体贡献力量。今后,我院学子会更好地理解党的理论,提高思维能力和政治素养,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和民族团结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