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作者: 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要求,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坚持人民至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增强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于7月5日参加由吉林大学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尼玛次仁,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科长褚小山领队。
会议伊始,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向参会的各位老师和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在座学子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全体学生可以在相互交流、力学笃行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培养、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积极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尼玛次仁院长向吉林大学对本次交流活动的精心筹备与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感谢,研讨会的开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希望未来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高校、学院之间的交流合作愈来愈密切,共同推进专业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本次研讨会设置两个分论坛交流探讨。分论坛一的交流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其中,我院李宏良同学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发展历程、基本经验与当代启示》为题同大家交流了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建设;孙瑞达同学以辨证哲学为视角,共同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内在逻辑;高依同学就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创建生态文明高地展开深入交流。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科长褚小山、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胡登雄、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喆依次围绕相关发言作了精彩点评。
分论坛二的交流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中,我院郑琰心同学从“六个必须坚持”出发,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进行探讨;茶萌同学以《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构建与人民主体性的关联性——基于共同体分析》为题向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感想;林永梅同学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增进西藏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认同的逻辑理路;阿西绕同学则以西藏博物馆为例,与大家分享了博物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的基本路径;祁锟同学以西藏红色文化融入初中思政课堂为视角,论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西藏的实践;罗亚兰同学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老西藏精神的时代内涵、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为题,为深入理解老西藏精神提供了新的思路;余志坤同学就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逻辑与实践同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超、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韦洪发、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尼玛次仁就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提出意见和建议。
最终,经过一天的讨论交流,研讨会落下了帷幕,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高依代表分论坛一的学生作总体汇报,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韦光波代表分论坛二的学生作总体汇报。两位同学皆谈到:诚挚地感谢吉林大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使我们在汲取知识中不断成长,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会议最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克全作闭幕致辞,宣布此次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本次学术研讨会不仅为我院学子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增强了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对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使学生们深入思考进入新时代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与方法的问题,为今后助力建设美丽幸福新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注入动力。